10月22日下午,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胡安江教授应威尼斯官网翻译系邀请,作客珞珈翻译讲坛,为威尼斯官网师生开展了主题为“寒山诗的文本旅行与经典构建”的讲座。院长马萧教授、翻译系黄敏副教授、胡玲副教授以及翻译系硕博研究生聆听了讲座。本次讲座由翻译系主任熊伟教授主持。
胡安江教授从翻译学、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,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寒山诗的来龙去脉和寒山诗研究的发展历程,系统探讨了寒山诗在中外文学史中的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历程。胡教授指出,在中国文学“走出去”和构建中国特色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背景下,翻译已经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。而本次讲座的主题——“寒山诗”,其译本的文本旅行以及在目标文化中的构建过程,都能够给当下中华学术外译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示。胡教授研究发现,在一贯崇尚含蓄和雅致的中华诗界,寒山诗一直不算主流,但在国外却受到高度关注,尤其是在经“垮掉派”代表诗人Gray Snyder翻译后,寒山诗对整个美国文学社会一直有着深远影响。
对于寒山诗在西方国家受到高度关注的原因,胡安江教授分别从寒山诗自身语言风格、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三方面给予了解释。首先,寒山诗语言形式质朴,易于理解,但蕴含幽深的禅宗境界,包涵“隐士”与“自然”的超脱气节。其次,经过二战洗礼后的美国开始反思自身文化,出现了严重的文化不自信,“垮掉的一代”以翻译为媒介极力寻求精神寄托。正是在这样背景下,寒山诗在文本旅行途中偶遇Gray Snyder,其译文也应运而生。Snyder迎合当时意象派、浪漫主义的诗界的审美,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,对文本进行操纵改写,以凸显寒山诗中“超脱”“隐者”与“自然”的特点,使得寒山诗及其译本成为了人们内心的向往和精神支撑。
胡安江教授号召青年翻译学者从话语、传播和翻译等角度切入,对翻译史和翻译现象展开深入研究,结合当下时代背景,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,使全世界能够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。讲座结束后,胡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,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。
在总结发言中,马萧院长对胡安江教授带来的学术碰撞与交流表示感谢,号召师生们学习胡教授的研究方法,加强学术研究创新能力。
(通讯员赵圣洁 摄影黄雨彤)